sub newsletter

為什么品牌傳播需要打動人心?

為什么品牌傳播需要打動人心?

每一位高管、政治家和消費者在做出重要決定時,情感與理智都會在他們的腦中展開搏斗。品牌很清楚,情感是一種強大的動力,而感性的營銷活動會對買家的行為產(chǎn)生巨大影響。不懂得打“感情牌”的品牌就等于放棄了這一動力,相當于“赤手空拳”。

新聞記者同樣意識到感性說服的機會。Cision發(fā)布了《2017年媒體現(xiàn)狀報告》(2017 State of the Media Report),其中涵蓋對1550多位新聞記者和影響者的調(diào)查結果。報告指出,2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認為,與事實或觀點相比,人們更看重情感。然而,記者更重視事實,勝過觀點和情感,那么這似乎意味著一個更大的機會:品牌可以同時利用理智和情感的力量,創(chuàng)造出引人入勝而又以事實為基礎的感性故事,這不僅能在情感上引起共鳴,同時也能滿足大腦對可驗證研究的需求。

為什么品牌傳播需要打動人心?

這遠不是散發(fā)到服裝零售店空氣里的一種神秘的費洛蒙,或是電視廣告里的潛意識線索——以事實為基礎、卻又感人的講故事方式會影響消費者的心態(tài),讓他們想要去相信。對此運用得當?shù)钠放茣梦覀兊挠洃?、擔心和夢想,幫助他們自己在市場上立足?/p>

誰做得對:

一個強有力的例子就是Always品牌在2015年推出的廣告短片《Like a Girl》。這部短片將人們對小女孩是如何跑步和投棒球的看法,與小女孩發(fā)自內(nèi)心的看法進行了比較,捕捉到這種看法讓人們產(chǎn)生的憤怒和挫敗感,同時傳達出一條非常勵志的信息,即女孩是強大的,無論人們的刻板印象是什么,又或是營銷信息想要表達什么。

《Like a Girl》以幽默的口吻批評一個8歲男孩可能會沖著一名同學大喊,然后又轉(zhuǎn)而進行稱贊。這條廣告在YouTube上的觀看次數(shù)超過6300萬。

 

金霸王的“信任就在身邊”

另外一個在以感性情懷塑造品牌和傳播信息方面做得很成功的例子就是金霸王(Duracell)。他們2015年的廣告《泰迪熊》(The Teddy Bear)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身為美國軍人的父親送給女兒一只錄了他自己聲音的泰迪熊玩具,只要小女孩抱著泰迪熊,就能聽到她爸爸的聲音。YouTube上對這段視頻的評論證明這條廣告確實做到了催人淚下。


長久以來,金霸王在廣告中一直使用應急專業(yè)人士和兒童玩具的形象。YouTube上2400多萬次的觀看說明這條創(chuàng)意廣告產(chǎn)生了很好的效果。該品牌承諾,您可以相信金霸王能夠不辱使命;用玩具、禮物和愛來呵護您的孩子;確保設備在非常危險的情況下正常工作。

如何在情感方面“下注”?

激發(fā)合適的情感反應與擁有合適的信息同等重要,但品牌如何評估他們受眾的情感反應?

通過社交媒體監(jiān)測收集的媒體情報是了解受眾的秘密武器。人們回應新聞和公眾話題的方式可以向品牌傳遞很多他們的態(tài)度和思想相關信息。

2016年首席市場官調(diào)查報告中,87%的受訪者表示,關于社交媒體活動帶來的實際新的客戶,他們并沒有工具或軟件能夠?qū)Υ诉M行監(jiān)測和分析??蛻臬@取和保留是定義成功和如何發(fā)現(xiàn)成功的關鍵,如果只從社交媒體互動中尋找潛在客戶,則會漏掉對品牌經(jīng)理有用的廣泛及深度信息。

《哈佛商業(yè)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刊登的一篇文章對社交媒體及其對商業(yè)的影響進行了薈萃分析。這篇文章提到,社交媒體是了解最堅定支持者和最偉大評論家的情感需要的強大工具。情感是獲取更多支持者和說服批評者的關鍵所在。

如果沒有仔細聽取他們的觀點,您是否真正在盡自己所能,贏得他們的支持?

傾聽的力量

采用市場傾聽工具,是希望利用情感和理智打造具有影響力活動的企業(yè)要邁出的關鍵第一步。他們必須首先使用“值得相信的理由”,他們的原始研究或品牌故事。然后,聽取消費者與他們企業(yè)互動的方式,了解觀眾希望從他們那里看到的內(nèi)容。通過收集觀眾對其品牌的看法和數(shù)據(jù),營銷人員可以更好地決定在品牌傳播過程中使用什么樣的情感來滿足觀眾的需求。

了解您的受眾,打造更好的內(nèi)容戰(zhàn)略,馬上了解Cision Global Insights如何幫助您同時實現(xiàn)這兩個目標的更多詳情。

 

作者簡介

為什么品牌傳播需要打動人心?James Rubec是一個數(shù)據(jù)達人,曾帶領公關部及擔任記者,熱愛內(nèi)容與傳播。如有問題請@JamesRRubec,并請關注@Cision_Canada。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Claire,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trenddesign.com.cn/blog/archives/20084

China-PRNewsire-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