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newsletter

“足記”爆紅之后,面臨著哪些問題?

整整一周過去,足記仍然堅挺在App Store免費榜全榜Top 1的位置上,即使曇花一現的聲音仍然余音繞梁,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已意識到此次目睹的這朵曇花,花期簡直是出了奇的長。

足跡, app

先來說說足記的部分數據吧:截止到上周周末,足記App的DAU超過300萬,且增長還在持續(xù),日PV達到2億,日新增用戶接近200萬,累計總用戶量也已經突破千萬,新一輪的融資起價亦已在千萬美元這一級別。

幸福來得太快,總有那么一些猝不及防,讓這場故事顯得更具真實感。

產品的路線斗爭問題

“大片模式”是點睛之筆——一周之內,微博相機、友拍(人人旗下圖片處理應用)都直接抄了過去,Camera360更是推出了KTV模式的字幕效果——創(chuàng)始人楊柳自己也對媒體略顯無奈的表示,“足記在社交媒體上火爆后,我看到美圖秀秀的移動總裁登錄進足記,發(fā)了一張似是在巴黎游玩的圖就走了,當時我就想,完了,他們肯定要做什么。美圖秀秀算是國內最好的P圖工具,我想,他們肯定也很快去做這一塊東西了,他們可能比我還敏銳,果然,他們迅速就做了類似的功能”。

但是隨著用戶和資本的齊力推進,圍繞這項功能的矛盾也愈加顯效。

足記的應變,本是妥協(xié)與堅持并行,其團隊共識為:

1、“既然大家喜歡‘大片模式’,就把這個功能深度優(yōu)化”,于是足記在迭代時將“大片模式”的入口前置,使其成為默認選項,方便了那些慕名而來的用戶。

2、“‘大片模式’終究會審美疲勞,所以產品的宏觀方向,仍然需要服務那些留下來的用戶”,因此,基于足記的核心價值——用楊柳的話來講,是“地點故事+電影取景”這種文藝場景需求的實現——這才是戰(zhàn)略層級的定位。

不過,這種急中生智的權衡之道,并不能讓蜂擁而至的VC滿意。

一名與足記團隊接觸后的投資人說得非常直白:“增長帶來的勢能,如果不懂得如何充分利用,那就是對幸運眷顧的浪費,以及提高投資回報的風險”。

簡而言之,VC希望足記能夠順勢而為,將國產式的粗暴濾鏡功能延到極致,以美圖秀秀這種娛樂類型的工具應用為參照,做大用戶規(guī)模,進而開始下一輪融資。事實上,這也是側重務實的一個選項,對于足記團隊希望引導用戶前往電影的取景地去拍照、交友,大多數VC的反應是“中國遠未擁有足夠支撐這種需要的中產階級”。

然而,在這場價值觀的碰撞里,VC并不占據優(yōu)勢,因為待價而沽的是“網紅”足記,VC至少在儀式上需要表現出誠懇和尊重,同時還得堤防同行的奪愛。

目前,兩邊都還在慎重評估對方。

數據大爆炸的應對問題

聲名鵲起給足記帶來的不止是意外之喜,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噩夢,他們根本沒有計劃迎接如此量級的用戶與流量,就像一輛人滿為患的公交車,不斷有乘客被擠下車,留在車內的乘客也難以獲得舒適體驗——閃退、超時、卡死、崩潰、無響應、信息丟失——除了不斷通過應用內通知、微博和微信向用戶道歉之外,足記的團隊將一切力氣都用在了克服技術難關上。

他們能夠接受用戶因為厭倦而離開,但是問題絕不能是出在待客之道上。

最為燃眉之急的時候,足記不得不關閉或降級了App的部分非核心功能,全力搶救服務端的性能。楊柳甚至在微信朋友圈里邀請各大云服務商提供入場全程服務架構開發(fā)的服務,這讓足記在上海的辦公室里多了一支“國際縱隊”:來自金山云等多家云計算公司的工程師——他們多半是楊柳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聚在一起,協(xié)力幫助足記解決服務器問題。

作為足記選用的云服務供應商,青云QingCloud從北京派遣了4名資深工程師,在介入診斷之后,青云發(fā)現主要原因出在足記業(yè)務架構的水平擴展能力上,足記團隊只有3名工程師,其中2名是做iOS和Android應用開發(fā)的,很多架構上的代碼都是楊柳的一個朋友兼職幫忙寫的,誰也不曾料到這會埋下巨大的隱患。

一名工程師用一個比方來描述足記發(fā)生的問題:“就像一個公園,外面的訪客和里面的空間其實并沒有失衡,但是因為售票入口只有一個,所以所有的人流都卡在入口這里,外面死活進不來,里面又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所以青云又從私有網絡的部署著手,將流量負載到不同的服務器上。

云服務器的敏捷和靈活,并不意味著它能夠自動搞定所有突發(fā)問題,由于根本沒有想到會在這么快的時間內涌入這么多的數據,足記在服務器上設置的硬盤空間寫滿了都沒有人意識到該去調整容量”,除了應用服務器的水平擴容之外,青云的工程師將工作職能范疇也擴大到了足記的業(yè)務端上,比如數據庫讀寫分離,調整緩存結構,優(yōu)化SQL語句、引入非關系型數據庫、調整影響CPU占用率的代碼等。經過晝夜不息的優(yōu)化,足記的后端系統(tǒng)已經進入穩(wěn)定時期,資源負載趨于均衡,流量也穩(wěn)定在每天30%的增長幅度。

“小步快跑”是很多創(chuàng)業(yè)公司倍加推崇的技術理念,但是如果欠缺長遠目光,就很難回避這種“順風路上扯后腿”的境況。在一次媒體訪談中,馬克·扎克伯格也透露過,自己在初期創(chuàng)立的Facebook時也是以千萬級負載來要求網站架構的。

這場始料未及的災難,也讓足記開始招聘CTO這一崗位——盡管有人吐槽,這難道不是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就應該有的人選么……

他們如何看待足記

關于“足記現象”,有些來自業(yè)內的評價,或許值得一聽。

前快捷酒店管家產品經理朱坤(Kentzhu)在足記剛剛開始流行時就評價說,“足記這款產品,應該會是一個很大的杯具。整體產品太重,爆火的功能太容易被嫁接在更適合它的其他產品上了”,這或許是最無懸念的一語成讖。

前網易相冊產品總監(jiān)、旅行游記應用蟬游記的創(chuàng)始人郭子威(純銀)對足記的定義是“一款快速流行然后快速消失的產品”,在他看來,旅行社交本身獲得市場認同的可能性相當低,而向娛樂工具發(fā)展,足記可能又缺少團隊基因,所以“生死一線,橫豎都難”。另外,郭子威還提起了畫中畫這款App,“一個月橫掃App Store十幾個國家的攝影榜NO.1,風頭無雙。一個月后音量漸小,3-6個月后幾乎從市場消失。工具的品牌沉淀和使用習慣是決定性的。”

迅雷的產品總監(jiān)蘭軍(BLUES)認為足記高度符合完形心理學——這是一個起源于德國的心理學派,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它的法則意味著人們在知覺時總會按照一定的形式把經驗材料組織成有意義的整體,所以足記正是利用用戶對于電影的經驗,產出了具有共鳴的作品及傳播”。但是蘭軍同樣認為,足記如果要往關系和平臺方向發(fā)展,“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羅輯思維CTO快刀青衣建議足記應當瞄準的不是旅行愛好者這一群體,而是“想用旅行來秀自己來裝逼的群體,甚至可以嘗試虛擬出行”,如果完全定位在真實的旅行社交,“那么未來的路子會比較窄,特別是變現之路會特別艱難”。

界面的社交產品總監(jiān)馬賀則對足記的贊賞多于疑慮,認為業(yè)界過早唱衰足記只是處于一種經驗主義的惰性,“產品將一種高成本(逼格)的體驗做得非常廉價,而這在中國市場是通吃的技巧”。

關于“現象級產品”,大多數人的感知實際上是不對稱的,當產品風靡社交網絡時,給人感覺好像所有人都在使用,到了產品退燒不再具有強烈的存在感時,又讓人覺得好像已經無人問津。

在媒體對足記的轟炸中,“如何避免成為下一個臉萌”是常見的標題,而臉萌對此則是哭笑不得,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團隊成員表示,無論是臉萌還是2013年以來的大多所謂“曇花一現”的移動應用,其實活得都要比業(yè)界想象的要好,“畢竟那么大的用戶增長,即使留存率再低,因為基數夠大,不可能一下子就跌到水深火熱的地步”。

最后,他認真的說,媒體固然可以熱衷于研究因肥胖引起的癌癥,但其結論在非洲的難民營里可能一文不值。

 

作者:逐鹿網創(chuàng)始人 闌夕
來源:闌夕(微信id:techread)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祁媛,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trenddesign.com.cn/blog/archives/11015

China-PRNewsire-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