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2021年11月2日 /美通社/ -- 溫州肯恩大學用十年時光,架起中西交流的橋梁。10年,是一所中外合作大學的奮斗史;10年,是國際化培養(yǎng)世界公民的成長史;10年,更是一群攜手學校成長的外籍教師與員工的人生故事。《我在溫肯這十年》系列珍藏了太多“獨家記憶”,將陸續(xù)推出陪伴溫肯十年成長的員工故事,如同每一個為夢想狂奔的路上,有熱忱、有熱血、有熱愛,有眷戀、有奉獻、有突破……
這是一條篳路藍縷之路,也是一條融合創(chuàng)新之路。
應永宏,現為溫州肯恩大學黨委委員、國情中心主任。2011年11月29日,他來到溫肯,先后擔任校務委員會主任助理、教務部主任、招生辦主任、人力資源部主任等職務,更積極投身中國國情與文化課程體系建設,打造出一套極具溫肯特色的中外合作大學思政教育課程體系。
他也是在校任職時間最久的校領導之一。
沒有模板,一切從零開始
新千年伊始,經歷了20多年改革開放的中國高等教育,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既蘊藏發(fā)展機遇,又面臨傳統(tǒng)模式迫切需要改革的挑戰(zhàn)。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提出要大力發(fā)展高等教育,鼓勵中外合作辦學。2003年更是頒布中外合作辦學條例,中外合作大學就在這個階段孕育而生。
2006年5月,在大洋另一邊的美國新澤西州尤寧郡,溫州大學與美國肯恩大學在舉行合作創(chuàng)辦溫州肯恩大學簽字儀式。2010年,時任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再次明確了建設溫州肯恩大學的決心。
“當時我正在溫州大學工作,身為教育工作者,我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高等教育迫切需要改革的壓力,而溫州肯恩大學作為中美合作大學,它引進和借鑒是世界高等教育中最具優(yōu)勢的美國高等教育?!碧崞甬斈陙淼綔乜系臋C緣,應永宏說,“那時我想,投身到這種辦學模式中學習國外的經驗并吸收借鑒,可以為我國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開闊思路。所以當組織找到我時,我就欣然來到溫肯。”然而建校之路,每一步都非常艱難。
時針撥回到十年前。2011年11月16日,國家教育部批準溫州大學與美國肯恩大學合作籌備設立溫州肯恩大學。十三天后,應永宏正式到溫肯報到,還沒等他完全熟悉工作,就接到了第一個“不可能”的任務:2012年9月,溫肯必須開學。
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應永宏直言:“那時最大的困難是什么都沒有,學校還沒有申報開設專業(yè),還沒有報批招生計劃。教師還沒到位,甚至連辦學場地都還沒有?!碑敃r負責教務的應永宏和團隊成員一起迎難而上,連日趕工加班加點編制整理、申報各種材料,在短短半年內實現了獲批專業(yè)、獲批招生許可和招生計劃。招生計劃獲批后,又制定招生宣傳材料,在全省重要城市逐一開展招生巡回宣講,最終實現了溫肯首年招生的“開門紅”。
一切都是從零開始。2012年7月招生結束后,應永宏又牽頭和美方多輪溝通,商討專業(yè)具體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計劃,組建教學服務體系。“這一切都沒有現成的模式和經驗可以借鑒,我們摸著石頭過河,但大家全身心投入,克服重重困難,一步步走下來了?!睉篮暾f。2012年9月,溫肯迎來去籌前的首屆新生,溫肯辦學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文化融合,打造特色思政課程作為中外合作大學,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為溫肯在人才培養(yǎng)、教育教學、師資建設、管理機制、學科建設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多元視角。
對于應永宏來說,溫肯并不是簡單的1+1=2,而是吸納不同文化教育模式的長處,探索創(chuàng)新的人才評價和培養(yǎng)模式,因而在很多方面,溫肯與本土高校相比,“范式”很不一樣,其中便包括由他一手打造的中國國情與文化課程體系。
建立伊始,由于教育理念的差異,美方始終對在溫肯開設思政課程表示不解,更對“批判思維”這一美國大學教學核心理念能否在合作大學中得到堅持產生疑慮。經過雙方多次談判溝通,在尊重中國法律與美國學術標準前提下,應永宏牽頭開始了新型思政課程改革,設置古與今、辯與思和我和社會等內容,并全面改進了內容框架、教學方式、組織形式、評價標準,更多引入批判思維與探究式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互動性、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
應永宏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同樣講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本土大學會給你一個標準答案,但我們的課程則會通過古今中外的比較,并以建立新中國為什么改良之路走不通、為什么國民革命之路也走不通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運用批判思維,互相辯論,推導出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結論。這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fā)揮和運用他的學習能力,而不是被動等待老師的灌輸。”
不僅如此,應永宏還主張將文化傳承和國際化加入國情課內容,以更好體現和弘揚“文化自信”,特別在畢業(yè)生大多數選擇出國深造的溫肯里,深植四個自信和家國情懷。這樣的教學過程,既承載了國情教學的意義和要求,又借鑒和吸引了美式教學的方式,激發(fā)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中外合作大學當中頗具特色?!斑@樣下來,國情課不僅充滿探究,更深受學生喜愛,外方也比較認可,消除疑慮。”應永宏說。
十年成長,中美攜手共克時艱
從2012年面向浙江省本科招生208名,到2021年溫肯面向包括浙江、河南、山東、江蘇、黑龍江、上海、廣東在內的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qū)計劃招本科生1010人,6個碩博研究生專業(yè)招生,這些數字的背后是溫肯高速發(fā)展的縮影和寫照。
十年,溫肯作為一所新學校,在快速發(fā)展中不斷取得新成就,更帶來無數驚喜,而每一個成長的印記都牢牢記在應永宏的心里。3650個日夜,談及一幕幕自己難忘的經歷,應永宏依舊能想起2013年新校園啟用、國慶抗臺的日子。
2013年,臺風“菲特”來襲,剛建成的溫肯校園教學樓的玻璃窗還未完全安裝,瓢潑大雨灌入教室。溫肯中美雙方領導、教職工積極投入抗臺,大家挽起褲腿,運用各種工具把一盆盆水舀出教室。“按照辦學協(xié)議,美方只用負責教學工作。但在學校面臨困難之時,他們同樣心系學校,與中方教職工一起共克時艱?!睉篮暾f,洋外教毫不猶豫挽起褲腿一起參與抗臺,在當時出乎想象。正是這次經歷,讓他深刻意識到了中美雙方合作的重要性,為了同一個目標,即使在跨文化溝通下,雙方也能手挽手一起為世界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人才,而這也是溫肯能走到現在并且繼續(xù)開創(chuàng)更好未來的重要基石。
十年風雨,十年成長。
當年想著要在中美合作大學里開闊視野的應永宏,如今已經在溫肯耕耘十載。陪著溫肯一步步成長起來,有一件事讓應永宏頗感自豪:一屆又一屆的畢業(yè)生走出校園奔向世界名?;蛘咦鎳ㄔO的崗位時,他們已經成為了擁有批判思維,會開展探究性學習,且包容又創(chuàng)新的世界公民。這不僅得益于美式教育的優(yōu)勢,更是溫肯在中外合作辦學上的成功,給學子的成材,提供了充滿無限的平臺。
“只有創(chuàng)新,才有生命力,才能發(fā)展?!睉篮暾f,而創(chuàng)新也是他十年的注腳,更是他對溫肯學子的期望:“在中美兩國教育文化中成長起來的溫肯學子,不僅要守正創(chuàng)新,更要融合創(chuàng)新。同樣,不僅是溫肯,中國教育想要實現長足發(fā)展,在新時代的世界舞臺上起到引領作用,也必須與國際接軌,以開放的姿態(tài)引進和借鑒優(yōu)質資源,融合創(chuàng)新,吸引人才,培養(yǎng)學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