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上海文學》70周年慶圓滿落幕
5月28日晚,“走在時間前面的聲音”北外灘夜讀——暨《上海文學》70周年慶典在虹口北外灘隆重舉行。
《上海文學》的起點,是1953年1月巴金先生創(chuàng)辦的《文藝月報》??餁v經(jīng)多次更名,于1979年1月定名《上海文學》并一直沿用至今。七十年來,《上海文學》一貫堅持文學理想,追求精致、樸素、高雅、大氣的刊物風貌。秉承高品位與高質量的編輯理念,以精萃的中短篇小說、散文、詩歌和貼近現(xiàn)實生活和文學現(xiàn)狀的話題探討,以及敏銳求實的文學批評作為雜志的主打內容和風格特色,代表了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潮流,被譽為“海派文學的主辦基地”。
漫步于由七十年來雜志封面組成文學小徑,《上海文學》的歷史長卷緩緩打開,巴金、冰心、周而復、豐子愷、汪曾祺……一位位文壇巨匠的名字璨若星河,他們都在這本雜志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當歷史的車輪駛入1980年代,王蒙、王安憶、阿城、陳村、池莉、馬原、孫甘露他們用自己的作品回應了時代的召喚,舒婷、楊煉、雷抒雁、駱一禾們更是開啟了一個屬于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九十年代“人文精神大討論”的開展,將文學理論的邊界無限延伸,開始了文化研究的新時代。邁入新世紀的《上海文學》砥礪前行,始終不忘提攜培養(yǎng)青年作家,并將存續(xù)海派文化視作己任。
文學小徑的盡頭,主會場燈火璀璨,在江風與流光的映襯下,北外灘嶄新的風貌一覽無余。在這片孕育了無數(shù)文學杰作的黃浦灘頭,隨著主持人施琰的詩歌朗誦,夜讀會正式拉開了序幕。夜讀會上,“側耳”團隊的12位主持人朗讀了從《上海文學》中精心挑選的小說、散文、詩歌以及文學理論,《我與地壇》《棋王》《發(fā)廊情話》《封鎖》這一系列涵蓋了雜志社70年發(fā)展精華的重要文本被重新演繹。青年作家蔡駿、黃昱寧、張怡微、王莫之、王占黑上臺連讀了自己刊發(fā)在《上海文學》上的重要作品,他們都是海派書寫的傳承者,昭示著雜志一如既往的對上海文學事業(yè)的關注。錢谷融先生的《論“文學是人學”》在主播葉子龍的誦讀中重現(xiàn)了那個撥云見日的重要時刻,致敬了《上海文學》七十年來堅定的文學追求。
趙麗宏、金宇澄、滕肖瀾、薛舒、小白、周嘉寧、張新穎、毛尖、張定浩等上海的作家、評論家們也來到夜讀會現(xiàn)場,《上海文學》的新老作者們匯聚一堂。
現(xiàn)場大屏幕上還出現(xiàn)了許多讀者們熟悉的身影。作家王蒙說:“永遠朝氣蓬勃的《上海文學》,我依靠她,我期待她,我祝福她。”作家莫言表示:“30多年前,《上海文學》發(fā)表了我的作品《罪過》,之后的歲月里她發(fā)表了我的小說、散文、詩歌,《上海文學》編輯們認真負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衷心祝賀《上海文學》生日快樂!”作家池莉說:“《上海文學》是我的美麗童話,自我的作品《煩惱人生》被《上海文學》鄭重推出,這本雜志開啟了我的寫作也注定了我人生的歸宿。”作家范小青說:“我的處女作《夜歸》發(fā)表在1980年的《上海文學》,想起43年前這本雜志扶我走出的第一步,不由感慨萬千。這是這本文學刊物對寫作永遠不變的關懷。”
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評論家、作家李敬澤說:“從1984年起,我就是她的忠實讀者,我從《上海文學》受惠甚多,她讓我認識到一份文學刊物應該擁有的敏銳與強大的行動力。”導演、演員、作家陳沖表示:“自兩年前我在《上海文學》上開設專欄,我一直在學習、領悟,非常感謝《上海文學》為我提供了一個完美的舞臺,我祝愿她越辦越好。”李銳、蘇童、葉兆言、張煒、許子東、徐皓峰等諸多《上海文學》的作家朋友們也通過視頻為雜志社70周年送上了自己的祝福。
本次活動由《上海文學》雜志社、虹口區(qū)文旅局聯(lián)合主辦,上海電視臺“側耳”、金茂上海共同協(xié)辦。在上海初夏的黃浦江畔,在燈火璀璨的北外灘濱江,一家歷經(jīng)70年歲月洗禮的文學雜志以一種開放、包容的面貌,用文學的聲音為公眾展現(xiàn)了屬于《上海文學》的獨特堅持。